关于作者

安娜伯恩斯,北爱尔兰第一位获得布克奖的作家。安娜伯恩斯出生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工人阶级家庭。《送奶工》是她的第三本小说,因极其原创的文风和独到的见解一举拿下英语文学至高奖项布克奖、奥威尔奖、全美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多项重磅奖项。在此之前,她的作品曾入围橘子文学奖,被媒体赞誉比肩乔伊斯的《都柏林人》。她现在生活在英国东萨塞克斯郡。

关于本书

这本书极为独特的叙述声音挑战了传统的思考方式,汇成了令人惊喜、令人身临其境的语言。这是一个关于野蛮、性骚扰和反抗的故事,尖锐、辛辣的语言则在其中穿针引线。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仅在英国,一年畅销50万册以上,还拿遍大西洋两岸大奖,包括:2018 布克奖;2018 全美国家书评人协会奖;2019 奥威尔奖。

核心内容

1.结合故事的背景,为你讲讲女主人公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困境。

2.故事的结局,同时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主题。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2018年布克奖获奖作品《送奶工》。

2018年10月16日晚21点,第50届布克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伦敦市政厅举行。评委会主席宣布,该年的获奖作品为《送奶工》。它的作者安娜·伯恩斯听到之后,非常惊讶。她上台发表获奖感言,情绪很激动,只讲了寥寥数语就哽咽了。

伯恩斯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会获奖。

布克奖是当今世界最具权威性,也最有影响力的英语文学奖。当代英语文坛所有大名鼎鼎的严肃小说家几乎都获得过布克奖,包括我们熟悉的伊恩·麦克尤恩、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石黑一雄等等。加入这些作家的行列,是每个作家梦寐以求的事情。

对于安娜·伯恩斯而言,这次获奖更是意义重大。

安娜·伯恩斯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获得布克奖的时候,她56岁,一共只出版了三个长篇和一个中篇。她的小说,背景都是她的故乡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写那里的人在动荡的社会中的困境,尤其是女性面对战乱和男权等生存困境时的挣扎与成长。很多英国作家和学者对她的作品评价很高,说她捕捉到贝尔法斯特人民的日常语言,赞誉她是爱尔兰后现代文学大师乔伊斯的继承者。

虽然伯恩斯的作品在圈内受到肯定,但是她的知名度始终没有打开,所以作品卖得不好。伯恩斯长期穷困潦倒,靠政府救济金生活。布克奖有5万英镑的奖金,虽然算不上巨款,但对伯恩斯来说,却是极大的帮助。

她在获奖感言中说:从6月进入入选名单以来,我都一直像在做梦。她这么说不完全出于自谦,在大奖宣布前,几乎没有人看好这部作品。因为《送奶工》是当代实验派文学。这派作家在写小说的时候,喜欢创新、试验,挑战传统小说的规范,特点就是有文学价值,但是不好读。《送奶工》是一部标准的实验派作品。它风格强烈、语言晦涩、结构繁复,经常会出现一句话缠绕半页纸、一个段落绵延两三页的情况,阅读时需要极大的专注力。

在历年布克奖的获奖名单中,实验派的作品很少摘得桂冠。然而,《送奶工》的实验性不但没有阻碍它获奖,反而成了当选的理由。评委会主席在颁奖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我们从未读过这样的故事,安娜·伯恩斯在那令人惊讶并使人身临其境的散文形式中,以独特声音挑战了传统思维和形式这是一部天才般的实验文学有时一个句子,就令人叹为观止阅读它过程就好像登山,充满了挑战,但如果你坚持爬到山顶,你就会发现所有付出是值得的。

希望我的解读,能为你提供一根登山杖,帮助你攀登到这部小说的最高点。

我的解读会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我会结合故事的背景,为你讲讲女主人公面临着怎样的生存困境。第二部分,我们来说说故事的结局,同时分析一下这部作品的主题。

第一部分

《送奶工》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小说开始,她回忆道:十八岁那年,自己被一个代号叫送奶工的人跟踪和骚扰。这段遭遇,在邻居那里却成了不堪入目的私情。女孩为此感到很痛苦,她发现,邻居并不想要真相,他们只想要谣言。在传谣的人看来,女孩走路是错,看书是错,沉默是错。她不能解释,解释也会被看作欺骗。女孩就在这样冷漠 、封闭、对立的小地方长大成人。

为什么女孩的家乡会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呢?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爱尔兰。

我们知道,英国全称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它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组成。不过,北爱尔兰不是自古就属于英国。12世纪中叶,爱尔兰岛开始遭受来自海对岸的英格兰的入侵;1541年,英王成为爱尔兰国王;1916年,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爆发了反抗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复活节起义;1921年,双方签订《英爱条约》,英国被迫允许爱尔兰南部信奉天主教的26个郡成立爱尔兰自由联邦。1937年,自由联邦独立,成立爱尔兰共和国,在1948年正式脱离英联邦。而爱尔兰北部6个郡,一开始就选择了以地区身份继续留在英国,也就通常所说的北爱尔兰。

但是,北爱尔兰选择继续留在英国,不是全民一致的主张,而只是政治角力的结果。北爱尔兰内部始终存在两股不同的势力:一股是支持留在英国的联合派,另一股是支持回归爱尔兰的民族派。民族派主要信奉爱尔兰传统的罗马天主教徒,而大多数亲近英国的联合派信奉的是英国国教,也就是基督新教。两股势力因为族群差异和信仰分歧冲突不断, 20世纪60年代末,爆发了一场持续了将近三十年的内乱,被称作北爱尔兰问题。

《送奶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尽管伯恩斯利用语言技巧,巧妙地回避了真实的年代和历史背景,但是细心的读者还是能够察觉到她笔下对北爱尔兰问题的影射。比如,故事里的海对岸指的是英格兰,边界那边指的是爱尔兰共和国。小说里提到一种名叫mural的绘画艺术形式,翻译成墙上的绘画,指的是在大街小巷的房子侧面,画上各种各样的广告宣传、新闻事件、政治口号等。这正是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以及周边城市特有的,这里是作者伯恩斯的故乡。那个充满暴力、猜疑和偏执的地方,那些搬弄流言蜚语的乡里乡亲,是伯恩斯永远无法释怀、一生都在奋力书写的青春记忆。

女主人公,也就是我们的叙述者,来自一个民族派社区。这个社区和英国政府为敌,支持爱尔兰共和军的武装反抗,在书里叫反政府派。而马路对面就有一个与我们的社区政治立场截然相反的社区,在小说里叫他们的社区。在北爱尔兰,这样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对立社区有很多,它们相互敌视、相互诬蔑,甚至相互残杀。

好,弄明白故事发生的背景,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讲故事。

故事是以回忆的方式展开的,女主人公自述了她十八岁那年的个人遭遇。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北爱尔兰家庭,家里共有十个小孩,其中三个男孩,七个女孩。女主人公在女儿中排行老四,正好在中间,所以被后面三个小妹妹称作中间姐姐(middle sister)。

这是作者有意的设置,中间这个词一语双关,也暗指女主人公为人处世的态度。刚才说了,女主人公处在一个政治斗争非常激烈的社会,那里的一切都受到政治的影响。人们要选择拥护哪个政治派系,不能含糊,就连在给孩子取名、收看电视节目、逛酒吧、购买黄油和茶叶的时候,也要考虑政治立场。我们可以说,人们去的每一个地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看作是在发表政治宣言。

但是,女主人公不愿遵守这种潜在的规定,不肯在政治上倾向任何一边,她选择站在中间。为了逃避选择,她采取了对政治和生活都漠不关心的态度,直接的手段之一便是走路看书。她会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捧着一本最新拿到的书,凑到鼻尖前,心无旁骛地边走边看。她选的书籍也是避世的,她从不看二十世纪当代的书,只看十九世纪、十八世纪,甚至更早的书。

女主人公一直这么生活,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后来,她才惊讶地发现,她无视周围环境、不和集体统一行动的漠然态度,早已在社区内引起了众怒,被归入出格者的行列。

出格者是小说里一个重要的专有名词,指的是那些被社区公认为性格乖僻或者精神有问题的人。比如炸弹男孩,这个男孩整天最关心的就是美苏之间的军备竞争,其他一概不闻不问,他家里最关心他的哥哥,就在他身边被炸弹炸得不见了脑袋,他也无动于衷。还有药丸女孩,她性格孤僻阴冷,四处找机会给人下毒。她说自己那个如同阳光般灿烂的妹妹,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另一面,要将她消灭。

你可能觉得,上面这两个出格者,确实可能在精神方面存在问题,那么下面两个例子就不太一样了,也更值得深思。一个是不爱任何人的男人,他因为不愿意像其他人一样默默忍受反政府派在他家后院里偷偷掩埋大量危险武器,而成了官方认证的出格者。还有一群议题女人,她们是社区里出现的第一批女权主义者,他们讨论女权主义议题,上街抗议针对女性的性暴力,这些行为在当地太过引人注目,当地反政府派猜疑和她们定期往来的上级组织联络员可能是政府间谍,她们也成了社区居民眼中的出格者。

这个社区处在一个封闭偏狭的社会环境中,在这里生存有一个基本法则,就是拥护一种不经思考的集体主义。任何人,一旦没有顺从集体的意志,跟集体步调一致,一旦做出基于个人意愿的选择,无论这种选择多么微不足道、多么人畜无害,都会被视为不正常。然后就会被贴上出格者的标签,遭到集体的审判和排斥,比如女主人公的走路看书。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女主人公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看一部叫《艾凡赫》的小说。这部小说是十九世纪初的一部长篇,展现了十二世纪英国的民族矛盾和社会风尚。就在她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辆白色小货车在她身边停下。年长她二十三岁的送奶工登场了。

他漫不经心地说了一些女主人公的家庭情况,父亲叫什么,哥哥有几个,在哪个曲棍球队里打球,好像很了解女主人公,但是女主人公并不认识他。同时,他打开了副驾驶座的车门,表示要送她回家。女主人公拒绝了他的邀请,一方面是因为她习惯性地警惕陌生人的热情,另一方面是因为她不想和那个男人坐在同一辆车里。相比之下,她更喜欢走路看书,走路思考。

送奶工没有勉强她,只是笑了笑,说你别放心上,说完便开车离开了。此后,虽然女主人公努力躲避送奶工,但神通广大的送奶工依然可以不断地制造机会撞见她。一会儿是她在水库跑步的时候,一会儿是在她上夜校的时候。每次都把她吓一大跳,而送奶工始终表现得非常淡定。

每次,送奶工的话都不多,但那寥寥数语,足以让女主人公感觉到,送奶工对她的工作、学习、家人,甚至那个她一直背着家人交往的男友都了如指掌。送奶工还暗示女主人公,如果她不顾警告继续跟男友交往,他轻易就能安排一场意外的汽车爆炸,让男友死于非命。女主人公非常忧虑,但又不知道怎么把这种似有若无的暗示传达给男友。

送奶工的出现,给女主人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但她又不能粗鲁地赶走送奶工,因为送奶工对她并不粗鲁,没有碰过她一根手指头。除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送奶工甚至都没有直视过她。那个时候,她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害怕,为什么会感觉受到了威胁。在她所在社区里,如果没有人对你进行身体或语言上的攻击,就等于什么都没有,一个人怎么可能受到什么都没有的攻击呢?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散播关于她和送奶工的流言蜚语,说她是个充满欲望、野心勃勃的女人,故意勾引送奶工,想要攀附送奶工,因为送奶工是反政府派高官,有身份,有地位。人们甚至还为他俩编造出在见不得人的地方发生的浪漫幽会。更令女主人公伤心的是,这些流言蜚语传到她妈妈的耳朵里,而她妈妈选择了相信别人,开始动不动就对她进行婚姻教育。在这种压力下,女主人公的内心开始崩溃。她变得疑神疑鬼,感觉送奶工和社区无处不在,时刻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在我们看来,女主人公当然是受害者,但是在那些道德评判里,女主人公不是遭遇了危机,因为没有人发现其中的危险性。相反,他们认为女主人公是有罪的,因为她是身份相对低微的年轻女性,在这段关系中看似有利可图。

说到这里,你应该感觉到了故事中的这一层批判:女主人公遭受的一切,是一种无形的暴力,它让舆论和真实处境错位,抹杀了受害者真实的困境,甚至让受害者感到迷惑,不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

第二部分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女主人公的生存困境。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我们来讲讲故事的结局。

一直以来,女主人公都秉持一种生存策略,就是装傻充愣。她一直把真实的自我藏在内心深处,在别人面前摆出一副无可救药的麻木表情。她觉得,这样别人就会觉得她很蠢,不再盘问她。可怕的是,这种策略不但没有让人们放弃说三道四,还让她失去了自我。随着故事的发展,女主人公慢慢发现,她好像已经不再是装傻了。她原以为只是藏在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竟然开始悄悄离她而去。

女主人公的精神状况越来越不稳定,其间还因为喝下被药丸女孩投毒的饮料,接受了一整夜的洗胃,身体彻底垮了。在她卧床休养期间,药丸女孩惨遭杀害。社区再一次把矛头指向她,因为种种迹象表明,杀害药丸女孩的正是送奶工。他们猜测,送奶工杀死药丸女孩,是因为药丸女孩想要毒死女主人公。这种猜测让社区居民的进一步确认,女主人公已经是送奶工的人了。而且,在他们看来,这场出于私情的普通谋杀,比日常发生的暴乱和政治谋杀更可怕。在那个政治斗争氛围浓烈的地区,不可以存在政治死亡以外的普通死亡。药丸女孩的死,打破了当地的规矩,令社区居民对女主人公又怕又恨。

这次中毒事件对女主人公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但是还不是最致命的,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她的男友。这位男友,确切地说应该叫作交往了将近一年的准男友。准男友是说他们的关系还不到正经情侣的程度,处在可能是男友也可能不是男友的模糊地带。这是女主人公刻意要保持的状态,她这么做,正是因为她真心爱着这位准男友。

为什么她要这样呢?在那个动荡的社会里,和真爱结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对方随时可能死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痛苦。所以,人们通常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错误伴侣,也就是自己不那么在乎的人,共度一生。女主人公不愿意这样,她真心爱着准男友,所以她选择和男友处在暧昧的准关系中。

有一天,女主人公来到准男友家,碰巧遇上准男友的朋友厨子正在厨房里为准男友治疗伤口。一种奇怪的直觉,迫使女主人公没有直接走入厨房,只是躲在厨房外偷听,结果却发现了两人之间的同性恋情。

女主人公一下子意识到,她错了。她原以为留在准关系里,就不会被迫选择错误伴侣。到这一刻她才明白,自己竟然是准男友居高临下所选择的错误伴侣。准男友为了掩饰自己的同性恋情,放弃了真心爱着的厨子,而选择和她在一起,经营一段看似正常的、能够为集体所接受的、虚假的男女恋情。

意识到这一点,女主人公悲愤交加,跌跌撞撞地离开准男友家。这时,送奶工的汽车刚好等在外面。她在绝望的冲动之下,坐上了送奶工的车。一路上,送奶工依然没有说话,也依然没有看她,直到把她送到家门口。

这时,女主人公突然领悟到一个真相:她一直都是送奶工的囊中之物。这个真相,旁观者早就发现了,只是她自己没有发现。送奶工关掉汽车引擎,在黑暗中转过头来凝望着她,告诉她:明晚七点,他会开车来接她去一个美好的地方,开始他们的第一次约会。送奶工还叮嘱她,穿些漂亮的、有女人味的衣服,不要裤子,要连衣裙。

读到这里,读者肯定会开始担心女主人公第二天会有什么可怕的遭遇。就在这个时候,事情突然反转,送奶工死了。送奶工是反政府派高官,一直被列在政府暗杀名单前列,就在他们要约会的这一天,政府的暗杀行动队开枪打死了送奶工。

突然间,女主人公重获自由。

虽然她的生活还是危机四伏,比如送奶工去世后,另一个确实存在精神问题的出格者某某之子又开始骚扰她,但是对女主人公而言,最大的威胁已经消除,流言蜚语随之散去。她的故事也至此暂告一段落。

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呢?

在解读中,我为你梳理出了这样一条清晰的故事线,但是如果读原著,会很容易迷失在作者的叙述中。整部作品线索繁杂,叙述者任由自己的意识恣意发散。读小说的时候,你脑子里会留下无数模模糊糊、交错混杂的印象,炸弹、谋杀、暴力、勒索、告密、非法审判、强制宵禁,都用轻描淡写的方式写出来。越是这样,越是会让人在细想之下,感到不寒而栗。

比如小说的开头,作者是这么写的:那天,某某·某某之子拿一支枪抵着我的胸口,说我是只猫,威胁要一枪打死我。就在同一天,送奶工死了,被一支政府暗杀行动队开枪打死了。我并不在乎他被枪杀,但其他人在乎

一个十八岁女孩极端平静地说出了两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交织着野蛮、侵蚀、抵抗和荒诞。你会觉得,这个声音虽然遭遇过残忍的误解,体验过荒诞的挫折,但最终坚定而又充满勇气,这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显得尤其珍贵。

可以说,作者正是用这样的方式,为我们呈现出在那样一个社会,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伯恩斯没有把矛头指向公开的暴力,而是指向了隐形的暴力:部落主义、父权制、墨守成规、相互嫉妒和猜疑,以及对恐惧无声的压制。

这种批判不仅体现在故事情节,而且渗透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我来举个例子,有一次,送奶工居然说送奶工就是他的真名,为什么他会说一个代号是自己的真名呢?小说里提到,政府和反政府武装都有禁用的人名列表,人名也是需要审核的。所以在女主人公在回忆中,从未出现过任何一个人名,只有大姐三姐、药丸女孩、核弹男孩、议题女人、不爱任何人的男人、某某·某某之子、准男友、厨子这些的称呼。这就会让你在读小说的时候逐渐感觉到,这是一个充满限制、威胁、偏执和暴力的世界,每个人都活在监视中,不能与众不同,不能有自己的个性。小说里不仅没有人名,也没有地名,说到地点的时候,书中的人物也都是用这边那边来指代。你会感觉,说出名称本身就是一种罪过。整个社区,甚至整个国家,都长期浸淫在这片黑暗的精神力量中,早已习惯了悲伤、恐惧和逃避。

作者透过女性冷峻的观察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在那个封闭的社会中,流言蜚语如何以阴险的形式潜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给人带来怎样的伤害。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又能进一步感受到,这正是那种社会环境催生的一种无形的暴力。送奶工代表社群抗争准军事组织的高官,他们滥用社群赋予的权利,给女性带来不安和痛苦。

这就是《送奶工》这部作品的重大意义,它勇敢地捅破了由集体编织的梦魇,唤醒人们直面历史和当下,摒弃陈词滥调。在这个意义上说,伯恩斯写出了一种普遍性,她发现的问题不仅是北爱尔兰几百年来始终面临的问题,也是现代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送奶工》获奖之际,正值全球女性反性骚扰的Me Too运动日益高涨,所以它刚获奖那段时间,有不少人质疑评委会,说他们挑选这部描写年轻女性被有权势的中年男性跟踪胁迫的作品,是出于政治正确的考虑。同时,这也是布克奖第一次颁奖给北爱尔兰作家,所以也有人质疑,这是不是身陷脱欧困境的英国政府企图通过文学共情讨好北爱尔兰。

面对这些争议,布克奖官方没有直接给予反驳,只是一再强调颁奖给《送奶工》是因为它独特的风格。这部作品包含了独特的贝尔法斯特方言、内省式描写、绵长的段落、倒叙和插叙、意识流、黑色幽默的等成分,同时集恐惧、滑稽和狡猾于一身。评委会主席建议:要是你感觉这本书看起来有困难,不妨试着大声把它朗读出来,这本书给人的快乐就在于它的声音。

在听过解读后,如果你也对这本书的故事和声音感兴趣,不妨找一本过来大声朗读一下吧?

结论

到这里,《送奶工》已经为你解读完了。最后我们回顾一下本期内容:

第一,《送奶工》是2018年布克奖获奖作品,作者是北爱尔兰女作家安娜·伯恩斯,她是第一位摘得布克奖桂冠的北爱尔兰作家,被赞誉为爱尔兰后现代文学大师乔伊斯的继承者。

第二,《送奶工》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实验派文学作品。文本充满着意识流风格的遐想和思辨,语言风格强烈,用词晦涩,句子结构繁复,故事里的人物形象荒诞不经,甚至连名字也没有,阅读时需要极大的专注力。

第三,这部作品的重大意义在于勇敢地捅破了一层由集体编织的梦魇,唤醒人们直面历史和当下,摒弃陈词滥调,发现事物的真谛。作者写出了一种普遍性,关于北爱尔兰几百年以来始终面临的问题,关于现代世界中,宗派社会和分裂社会所发生的一切。

撰稿:黄昱宁团队

转述:杰克糖

脑图:刘艳导图工坊

划重点

1.女主人公遭受的一切,是一种无形的暴力,它让舆论和真实处境错位,抹杀了受害者真实的困境,甚至让受害者感到迷惑,不知道自己到底经历了什么。 2.它勇敢地捅破了由集体编织的梦魇,唤醒人们直面历史和当下,摒弃陈词滥调。在这个意义上说,伯恩斯写出了一种普遍性,她发现的问题不仅是北爱尔兰几百年来始终面临的问题,也是现代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打开得到App听更多好书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历史上的今天:03月29日

热门专题

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介绍,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电话,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地址,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厂家,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电力管,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管材
安徽中源管业有限公司
小程序开发|微信小程序,小程序开发,小程序,小程序制作,微信小程序开发,小程序公司,小程序开发公司,分销,三级分销系统,分销系统
小程序开发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建设,英文网站制作,英文网站设计,美国主机空间,外贸建站平台,多语言网站制作
外贸网站建设
弥勒综合高中|弥勒综合高中
弥勒综合高中
大理科技管理学校|大理科技管理学校,大理科技,大理科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理科技管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理科技学校
大理科技管理学校
云南综合高中|云南综合高中
云南综合高中
自考本科|自考本科有用吗,自考文凭,自考本科文凭,自考文凭有用吗,自考本科文凭有用吗,自考文凭承认吗
自考本科
综合高中|云南综合高中,昆明综合高中,综合高中能考本一吗,综合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综合高中是什么意思,综合高中能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吗,综合高中可以考哪些大学,综合高中的学籍是什么
综合高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