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难回答的问题(101页)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作者:粱秋丽

序言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但是,有些孩子渐渐地对事物探索的兴趣减少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不爱学习、马马虎虎,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恐怕与父母对孩子的提问采用错误的回答方式有关。

  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市朗成名之后回忆说:“小的时候,我的祖父常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

  在美国,有位犹太女性杰丝卡,她是以色列人,开朗大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她丈夫是美国一家公司驻以色列的代表,经常在以色列与美国之间往来;杰丝卡自己则带着儿子阿莱克斯在美国生活,独立承担了抚育孩子的重任。

  一天,阿莱克斯从幼儿园的接送车上回到家,正和人聊天的杰丝卡马上迎了上去,陪他一起走进了房间。进门之后,杰丝卡问阿莱克斯:“今天你提问了吗?”阿莱克斯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些什么呢?”杰丝卡继续问他。阿莱克斯开始复述他今天一天中所提的问题,有的是问幼儿园老师的,有的是问同班小朋友的……问题千奇百怪:为什么有的蚂蚁会有翅膀?为什么树叶有红的也有绿的?为什么牛奶不能换你的饼干……一天竟然问了三十七个问题!杰丝卡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来,每个犹太人在很小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长辈提问。杰丝卡小时候,她爸爸就常问他,为什么人每天都要吃饭,而饭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最初,她对此是一无所知,常常是红着脸或者咬着嘴唇不说话。但是爸爸没有责备她,而是让她每天都问别人十个她不懂的问题;如果没有人回答她,就自己去找出答案。从那以后,杰丝卡觉得日子的确不一样了,因为每天都是新鲜的……

  相比于犹太人,中国的传统观念却认为,缠着父母问这问那的孩子是惹人讨厌的。父母可能会对跟在父母后喋喋不休的孩子大加训斥,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也常常是敷衍了事。

  然而这是错误的。

  好奇是成长的原动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与科学家小时候好奇心强密切相关。例如:水沸腾时将壶盖顶起来的现象,就引起了少年瓦特的好奇,这才有了日后的蒸汽机,才有了工业革命的迅猛进程。这种例子在科学史上数不胜数。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但是,有些孩子渐渐地对事物探索的兴趣减少了,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不爱学习、马马虎虎,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恐怕与父母对孩子的提问采用错误的回答方式有关。

  一个孩子刚刚学会说话,刚刚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受时,常常会问一些大人看似很“傻”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树叶为什么是绿的?……对此,你会怎样回答?也许你会说,这些问题孩子理解起来太难了,因而不屑于回答;而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家务太忙会感到精力疲乏,当孩子不停地向他们问为什么时,就常用不耐烦的口吻对孩子说:“别烦妈妈(爸爸)了,自己玩一会儿。我忙着呢!”更多的父母常常会敷衍了事,随随便便给个答案。可是,你是否意识到,当一个孩子提出的问题总得不到及时、确切、合理的解释时,他就会慢慢丧失提问的欲望——因而也丧失了一个成长的最好时机。

  因此,当孩子提问时,我们首先应持鼓励的态度,回答时要尽可能地及时、简明、准确、浅显易懂。一般的孩子对事物往往是从具体的、自身的、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的。因此,要想给宝宝讲清一个问题,回答时就要从孩子的年龄、理解能力、提问的出发点考虑,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情景)而异。

  一个6岁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时,面对盛开的鲜花,她忽然问妈妈:“人为什么不开花结果呀?”“你就是爸爸、妈妈结的果呀。”妈妈机智地回答了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同时,也揭示了一切动物、生物的共性。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孩子的问题可能很多、很杂,年轻的父母常常会觉得防不胜防,所以,我们准备了这本小册子。希望书中辑纳的101个问题和答案以及生发开来的300余个问题和答案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

  愿每个孩子的疑问都能得到父母及时、确切、合理的解释。相信做到了这一点,每个孩子都能获得这一成长的好时机,而我们同样相信,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能在这一问一答的交流中很好地发展。

  愿每位父母都能笑着面对自己的孩子。

  吕进

  2005.12.16

目录(1)

  第一辑性

  第一节生命起源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

  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吃饭呢?

  我能待在妈妈的肚子里不出来吗?

  妈妈,世界上的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只有女孩才能生小宝宝?

  为什么结婚以后才会生宝宝?

  第二节性生理

  (指着阴茎)这是什么?

  为什么妈妈的咪咪那么鼓,爸爸的却那么平呢?

  为什么妈妈不像爸爸一样长胡子?

  为什么爸爸的小鸡鸡那里会长头发?

  为什么妈妈还用尿不湿呢?

  第三节性别

  为什么强强有小鸡鸡我没有?

  为什么女孩子不能像男孩子那样站着尿尿呢?

  为什么男孩子不能穿裙子?

  第四节性遇见

  他们抱在一起做什么?

  这气球(避孕套)是买给我玩儿的吗?

  爸爸妈妈为什么在床上打架?

  第五节性伦理

  为什么不可以光屁股?

  我为什么不能摸自己的小鸡鸡?

  爸爸和妈妈为什么结婚呢?

  第二辑身体·成长·衰老与死亡

  第一节身体

  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妈妈,我的血管为什么是紫色的?

  为什么奶奶的牙可以拿下来?

  人为什么只有一个嘴巴呢?

  耳朵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会有指甲?

  第二节成长衰老死亡

  我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为什么要成为大人啊?

  妈妈,如果我越来越小,就会成为婴儿吗?

  妈妈会不会变成老奶奶?

  为什么爷爷那么长时间不来看我呢?

  第三辑生活

  第一节吃饭

  为什么一定要吃蔬菜?

  为什么爸爸可以不吃胡萝卜?

  妈妈,你为什么收了我的早餐?

  为什么要把饭吃干净呢?

  第二节关于睡觉

  为什么要我先睡呢?

  为什么让我一个人睡小房间?

  第三节其他

  爬山那么累,为什么要爬山呢?

  为什么其他阿姨都不戴眼镜妈妈却戴眼镜呢?

  为什么妈妈可以留长指甲我却不能呢?

  第四辑家庭

  第一节家庭结构

  为什么妈妈不给我生个妹妹?

  为什么姐姐先出生呢?

  为什么我没有舅舅?

  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我却没有呢?

  我能不要新爸爸吗?

  我为什么不跟妈妈姓呀?

  第二节家庭生活

  我帮忙洗碗妈妈是不是也应该给我钱呢?

  爸爸为什么这么棒?

  妈妈是大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吗?

  爸爸是大人为什么还会生病呢?

  为什么爸爸从来都不做家务,他怎么这么懒?

  为什么每天都要洗衣服、清扫浴室呢?

  爷爷答应带我去动物园,为什么还不去呢?

  第三节亲子之间

  爸爸妈妈为什么生我啊?

  我和妹妹相比妈妈更喜欢谁?

  妈妈为什么向我发脾气呢?

  打人是不对的为什么爸爸还是打我呢?

  为什么弟弟淘气的时候,不骂他呢?

  第四节家庭关系

  为什么总是听爸爸的?

  爸爸,别人都说你是“妻管严”,是吗?

  爸爸和妈妈吵过架吗?

  爸爸妈妈为什么总是吵架呢?

  爸爸和妈妈是不是要离婚了?

  第五辑友伴

  安安欺负我怎么办?

  我怎么才能让艾艾喜欢我呢?

  为什么雯雯可以亲我,我却不能亲她呢?

  妈妈为什么不让我跟小宇玩儿?

  为什么要把我的玩具给他玩儿?

  第六辑学习

  第一节幼儿园·学校·老师

  我能不去幼儿园吗?

  我是不是要像其他小朋友一样送老师贺卡呢?

  我不喜欢李老师,可以不上他的课吗?

  第二节学习与兴趣培养

  为什么要学习呢?

  为什么要让我学小提琴?

  第七辑自然

  第一节天文地理

  为什么月亮一直跟着我们走呀?

  妈妈,帮我把月亮拿下来好吗?

  天空为什么会有星星呢?

  天上的星星会不会掉下来呀?

目录(2)

  为什么会打雷呢?

  为什么天空会变成红色的?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呢?

  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呢?

  火山为什么会喷火呢?

  为什么地球是圆的呢?

  第二节动物和植物

  鱼在那么凉的水里游泳不冷吗?不会感冒吗?

  为什么鱼有鱼鳞呢?

  熊猫的眼睛为什么是黑的?

  为什么要给花和树木浇水呢?

  为什么到了冬天花会枯萎呢?

  第三节生活中的自然

  为什么石头是硬的呢?

  为什么被蚊子叮了以后会痒呢?

  电脑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呀?

  汽车为什么能跑呢?

  纸是怎么做成的?

  妈妈,世界上有鬼神吗?

  第四节时间

  为什么时钟的指针一长一短?

  为什么二月只有28天呢?

  妈妈,这是明天吗?

  第八辑社会

  第一节社会现状

  为什么爸爸要到公司上班呢?

  我们家非常贫穷吗?

  第二节社交禁忌与社会习惯

  为什么过年不能说“死”?

  为什么爷爷可以摸我的头,我却不能摸爷爷的头呢?

  为什么客人在的时候不能吃饭呢?

  妈妈明明不喜欢阿姨的衣服为什么还说它漂亮呢?

  第三节安全问题

  为什么会有小偷呢?

  看见小偷偷东西我怎么办?

  家里出事了我该怎么办?

  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去上学?

  第九辑规范与美德

  第一节传统美德

  为什么要把最好的苹果给奶奶吃呢?

  为什么要经常去看外公外婆?

  为什么要让着小弟弟呀?

  第二节文明与礼貌

  为什么我跟他们开玩笑他们也会生气呢?

  让他们等会儿怕什么?

  那个阿姨为什么那么胖?

  为什么不能叫他瘸子呢?

  为什么大人说话时我不能插嘴呢?

  第三节利他与超物质性

  我为什么不能拿那些东西呢?

  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有新鞋我没有?

  为什么松松一直说要钱呢?

  第十辑异想天开

  第一节孩子眼中的世界

  砖头可以干什么?

  这是“1”

  天空可以是彩色的

  月亮究竟像什么

  太阳有营养吗?

  葡萄也会洗澡

  苹果也可以是方的

  那个人是从他自己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吗?

  如果电视坏了,家里会不会淹水呢?

  第二节童言童趣

  奶奶怎么不把姑姑生成八只脚?

  抓小鸟

  将来我是妈妈,那爸爸是谁呀?

  医生为什么不把肚脐打成蝴蝶结呢?

  三个自私比一个自私好

  还是结婚好

  他还不知道自己是个秃子吗?

  救救爸爸

  怎么会在一起?

  真是难为青蛙啦

  得了肾结石的叔叔

  大的好,还是小的好?

  猜猜我们谁是哥哥谁是妹妹

  爸爸叫什么?

  我就嫁给你好吗?

第一辑性

  儿子和我一起躺在床上,不停地闹,一会儿,摸到了我的乳房。儿子问:“妈妈,为什么你的咪咪那么大,我和爸爸的那么小呢?”虽然对儿子摸自己的身体感到不太舒服,但我还是耐心地解答他的问题:“这是乳房。妈妈是女人,你和爸爸是男人。妈妈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乳房就开始变大,等你一出生,这里就能有好多奶水让你吃了。”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

  我是大街上捡来的吗?

  妈妈,我是生出来的吗?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问父母这个问题,这其实是孩子在学龄前大脑发育的一个阶段的必然问题。

  而上面那位母亲其实并没有完全回答孩子的问题,在此之后,孩子还是会问类似的问题,因为孩子的好奇是无止境的,只有你完全把他的兴趣散发开之后,他才会善罢甘休。

  不要对孩子说“你是大街上(垃圾堆里)捡来的”,因为那会使孩子的心理产生挫折感。也不能对孩子说“你是老鹰叼来的”或者“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因为那样会使孩子缺乏最初的归属感,也必然会伤害孩子与父母的自然归属关系。

  这时,你必须清晰地对孩子表达出这样一种意思:你是爸爸妈妈亲生的。至于解释,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程度慢慢去引导。譬如可以直接告诉他:爸爸和妈妈相爱结婚后,除了拥抱和接吻,还要让爸爸的精子细胞进入妈妈的卵细胞,在妈妈肚子里长成宝宝,从妈妈的产道里生出宝宝来。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生宝宝是一件非常艰辛的过程,培养孩子爱惜生命、孝敬父母。

  我们必须明白,孩子这种提问并非是要探讨两性关系,而只是好奇而已。所以父母们无须为此担心什么,尽量将正确的答案以一种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孩子讲出来。

  “你是我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我看你一个小孩孤苦伶仃怪可怜的,不忍心,所以就把你捡回来了。”

  这样的回答无疑会让孩子感到非常沮丧——自己只是一个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孩子,如果不听话的话,还有可能被抛弃。这些孩子在进入反叛的青春期后可能会对父母产生误解:怪不得你们对我不好,因为我是捡的嘛!

  “你问这个做什么,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相信许多父母都曾这样回答过孩子的一些问题,但它的确不是一种好方式。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孩子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会积淀在心里或者从同伴、老师等其他途径寻求答案,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会降低,而且提问题探索周围事物的积极性也会被打击。

  “你和孙悟空一样,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所以你才那么顽皮。”

  这样的回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跟爸爸妈妈没有什么关系,缺乏与父母天然的归属感与亲近感。

  “呵呵,你是妈妈从肚脐眼儿里生出来的。”

  这样回答的父母可能处于两难之中,他们既想告诉孩子真相,但是又有些羞于谈性,于是,只好采取这一“折中”的方式来应付孩子的提问。其实,父母在此问题上不应该羞于表达,而是需要直白地告诉孩子一些有关他生命起源的知识。

  “爸爸妈妈做爱之后,就有了你。”

  这样的回答看似坦白,其实并没有切中问题的实质。孩子的问题是自己怎么来的,而这一问题却避实就虚,不可能解答孩子的疑问,更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感,他们日后还会发问的。

  “宝宝是在爸爸和妈妈结婚以后,在妈妈的肚子里长成的。最初你很小很小,小到眼睛都看不见,只是一个细胞,叫‘受精卵’,后来它开始分裂成2个、4个、8个……然后,它们逐渐长大,这就叫‘胚胎’,再以后就长出了头、颈、身体和四肢,形成了‘胎儿’,妈妈肚子里有一个专给胎儿准备的‘小房子’叫做子宫,你就在那间房子里住了10个月,长成一个6斤多重的孩子。后来,就像咱家的大猫生小猫一样,被妈妈生了出来。”

  这是一种科学型的回答方法,适合4岁以上的、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孩子。这位妈妈用形象化的语言,将孩子关心的问题答案娓娓道来,过程完整但并不复杂,孩子很容易理解。

  “爸爸身上藏着很多种子。有一天,爸爸把其中一个小种子放进妈妈的肚子里,它和妈妈肚子里的另外一个小种子结合在一起,那就是你。然后你就在妈妈的肚子里慢慢生根,慢慢发芽,慢慢长大,慢慢能听到声音,也会动弹了。等到你快有小熊玩具那么大了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妈妈身体里太黑了,开始又踢腿又晃脑袋,想要出来。当大脑袋的你长得足够大时,妈妈就会到医院里,请医生和护士阿姨帮忙,把你拿出来。”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孩子会对具体的成长过程感兴趣。当父母对孩子这样进行描述时,孩子会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画面中的主角是自己,这样他会很高兴很自豪,当然也会很明白。

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怎么吃饭呢?

  一天,在妈妈从幼儿园接灿灿回家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位孕妇,非常好奇的灿灿问妈妈:“妈妈,那个阿姨的肚子为什么那么大啊?”

  于是妈妈便对灿灿说:“那是因为阿姨怀孕了,她的肚子里有个小宝宝。”

  灿灿更加好奇和吃惊,连续问道:“阿姨肚子里有个小宝宝?那小宝宝在肚子里吃什么呀?怎么吃呢?还有啊,小宝宝要是想上厕所怎么办呢?”

  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吃饭吗?

  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怎么上厕所啊?

  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怎么睡觉呢?

  一般的父母都会惊讶于孩子的这些问题,他们不知道这些只长了几年的小脑袋是怎么想出这些问题的,但是有问题就需要面对,孩子的问题更需要父母予以耐心细致的解答。

  “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不用吃饭,也不用上厕所。”

  这种回答其实是父母在欺骗孩子。许多父母在一时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时要么几句话搪塞过去,要么回避或者粗暴地拒绝,还有一些父母会“聪明”地给孩子一个看似正确的回答,其实这样会在孩子日后的成长中造成很多矛盾,因为他们还会遇到不同的解答疑惑的机会,如果日后的教育与父母最初的教育不一致,他们就会感到困惑,也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不信任感。

  “妈妈吃饭,小宝宝就吃饭;妈妈上厕所,小宝宝就上厕所啦!”

  这种“想当然”的回答亦是一种错误的回答。孩子在其中并不能获得什么有效的答案,如果父母一直给孩子这种回答,长此以往,孩子会渐渐打消向父母询问的积极性。

  “你看一下你的小肚肚,看看上面是不是有一个肚脐眼儿啊?那就是小宝宝‘吃东西’的地方。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不能用嘴巴吃饭的,但是妈妈有一个输送营养的管道,叫脐带,与宝宝的肚脐眼儿连着。宝宝饿了的时候,妈妈就把营养输送给宝宝。宝宝也就一天天地长大了。等到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用嘴吃饭了。这样,脐带就用不着了,医生阿姨就把它剪断、扎好,长大后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样的回答让孩子明白事理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母亲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怎么睡觉的问题,妈妈现在也不知道,待会妈妈查书再告诉你正确答案,好吗?”

  对于宝宝的一些问题,父母当时就能给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答案。但是有一些问题,可能父母一时也难以回答,这时父母不妨告诉孩子待查书后再告诉他,但是父母不应把此问题拖太长时间,要尽快告诉孩子,否则孩子会以为爸爸妈妈在搪塞自己,容易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感。

  我能待在妈妈的肚子里不出来吗?

  有一天,妈妈和贝贝去公园玩。路有些远,贝贝渐渐累了,想让妈妈抱着他。妈妈便跟他讲,好孩子应该自己走路,不能再让妈妈抱了。贝贝很听话,不再央求了。不过,他一偏头,给了妈妈一个问题:“妈妈,我能待在你的肚子里不出来吗?”

  妈妈笑了:“是不是那样就不用自己走路了?”

  “对!”贝贝得意地说。

  妈妈一想,这正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边走,一边向贝贝讲述:“你在妈妈肚子里,一开始先是长了心脏、肺,还有聪明的小脑瓜,后来又长了眼睛、耳朵和鼻子,再后来你越长越大,妈妈肚子逐渐装不下你了。你就开始在妈妈肚子里乱踹,妈妈疼得受不了,就到医院,让医生阿姨把你拿了出来。你出来时还哇哇哭呢!”

  “那我在妈妈的肚子里待了多长时间呢?”贝贝接着问。

  “你在妈妈身体里一共住了10个月才生出来。”

  “为什么不马上生出来,要在妈妈肚子里住那么久?”

我能一直待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吗?

  如果我变小了,还能回到妈妈的肚子里吗?

  他们都说我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那我还能回去吗?

  孩子在小的时候常常困惑于自己在妈妈肚子里这段时期的事情,因为他们的所见所闻都无法让他们理解那个时期自己是如何生活与成长的。这也难怪,父母这个时候就需要慢慢地向他们解释这一切,具体方式可以采取反问、比喻的方法,例如讲述种子的生长,这样孩子比较容易理解,亦能加深与母亲的关系。

  “你瞎想什么啊?哪有孩子能一直待在妈妈肚子里不生出来的!”

  孩子有关自身的问题都不是瞎想,父母更不应该斥责孩子的这些想法是瞎想。对于这些问题,父母倒是需要很耐心地予以解答。

  “10个月你就长大了,不用再待在妈妈的肚子里啦;再说,你越长越大,妈妈的肚子也装不下你啊!”

  这样回答会让孩子知道十月怀胎的道理,也会加深与妈妈的感情。

世界上的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呢?

  6岁的曼曼从幼儿园回来的途中问妈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呢?”

  “那是因为妈妈会生出娃娃,当这娃娃长大以后,结婚了又会再生娃娃。渐渐地人就多了啊。”

  “那么,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呢?”

  人是猴子变的吗?

  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呢?

  人是蛋里孵出来的吗?

  动物园里的猴子长老了是不是也会变成人呢?

  人类的起源是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在科学上也不清楚。对于这类的问题我们可以买一些有关人类进化的书,与孩子一起观看,让他们了解人类由类人猿逐渐演化成人类的过程。此外,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应尽量给予具体的回答,简单概括的回答是无法满足孩子的!

  此外,不仅要帮助孩子阅读有关人类进化的书籍,在回答他问题的同时,也要让他了解人类的演化和猴子是不一样的。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带他到动物园去,让他看看年幼的猴子和年老的猴子。这时,孩子就能够接受“猴子的年纪再大,也还是猴子”这一认识。

  “在很久以前,人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这种观念其实已经被大多数的父母所抛弃,但是部分父母在无法回答孩子的时候仍然会采用这个最容易想出来的方法。

  “人是猴子变的,你看动物园的猴子和人是多么的像啊!”

  这种回答未免过于笼统,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是猴子直接变成的。甚至会有这样的想法:当猴子老了,也许会变成人。

  “宝宝,人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很久以前,有一群猴子开始用双脚走路了,他们就住在山脚下或者海边。后来他们又学会了制作工具、穿衣服还有建造房子。虽然外形很像猴子,但是他们的大脑已经和猴子不一样了,他们变得聪明了,这就是人类的祖先。”

  这种描述就向孩子解释了“进化”的概念,而且语言似讲故事一样,孩子会更容易地接受。

为什么只有女孩才能生小宝宝?

  罗罗和邻居家的小妹妹婧婧一起在罗罗的家里做作业。一会儿,罗罗好像想起什么似的,神秘地将嘴巴凑到婧婧的耳朵边,说:“我们玩生孩子的游戏吧。”

  婧婧同意了,“不过你要听我的,我要做爸爸!”

  “好啊,好啊!”罗罗说着便把自己的靠垫塞进衣服里,然后挺着“大肚子”说:“你看,我怀孕了,要生小宝宝了。”

  婧婧忙纠正他:“不对,我妈妈说了,男孩是不能生孩子的,你是男孩,所以你不能生孩子。”

  罗罗不解,他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能生孩子!”

  婧婧一点儿也不肯让步:“我妈妈是医生,她肯定不会错的!你们男孩子就是不能生孩子!”

  罗罗沮丧地掏出了靠垫,他很伤心,因为他将来竟然不能生下自己的小宝宝……他就一直等着妈妈回来。

  不久,妈妈下班回来了,罗罗连忙跑到妈妈面前伤心地问:“妈妈,我为什么不能生孩子?”

  我长大也会生孩子吗?

  如果我结婚,也会生小宝宝吗?

  我想要一个漂亮的娃娃,不过我能够生吗?

  我能生孩子吗?

  为什么我不能生孩子?

  “为什么只有女孩子才能生孩子?”“我能生孩子吗?”男孩、女孩都可能问到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但是实际上我们很难找到准确的答案。而任何一个不适当的回答都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隐性的伤害。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孩子,我们应该有不同的回答。

  “当然只有女人才能生孩子啦,小傻瓜!”

  “哈哈,这个得问你爸爸了,真可笑!哈哈!”

  嘲笑,是某些父母听到这些“怪诞”问题时的普遍反应,在他们的脑海中,这些问题的确很令人可笑。可是,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这一做法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时,还有可能使孩子形成性别上的自卑心理,会让某些男孩以为自己比女孩缺少某种功能,进而影响到他日后性心理的正常发育。

  “罗罗是男孩,怎么喜欢扮女人生孩子呢?”

  “小小年纪怎么玩这种游戏,谁教你的?”

  游戏是促使孩子成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一般的观点认为,只要游戏不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它就是有益的。当然,父母也要对此进行引导。如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玩儿一些角色扮演(过家家、娶新娘)的游戏时让孩子明白性别、家庭分工、责任、亲情等方面的一些认知,这对孩子的成长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女孩子不准问这无聊的问题!”

  这一态度可谓是父母强权而又内荏的表现。其实,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关于性,孩子与父母的兴趣点是不同的。父母可能认为,孩子关心的是性行为和性过程本身,其实,孩子只是“性好奇”,只是希望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对此,父母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回答,将孩子所希望了解的部分明确地告诉他。不必遮遮掩掩或者严加训斥。

  “的确是女孩子才能生小宝宝,但是如果没有男孩子的帮助,女孩子也是不能生小宝宝的。在女孩子生小宝宝的过程中,男孩子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角色。”

  “等你长大了,能够独立生活,和爸爸(妈妈)一样有能力工作挣钱了,你就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女孩(男孩)结婚,然后就能生小宝宝了。”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以多用一些类似童话、动物的故事来向孩子讲述这些答案。例如这个问题就可以用兔爸爸和兔妈妈共同努力才生下兔宝宝的故事来告诉他,生育孩子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事情。男孩也是必要的!但是,父母也必须让孩子明白:生育和性不是游戏,是重要的事情,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

  “长大后你也可以像妈妈一样生孩子,但是你要很好地吃饭和锻炼,把身体养得好好的。”

  如果是女孩提出这一问题,父母可以直接跟孩子说她具有这种功能,能够在日后生育自己的小宝宝。但是,必须强调是“日后”,是身体和心理都发育成熟之后才能做。

为什么结婚以后才会生宝宝?(1)

  6岁的博博发现幼儿园的老师在结婚以后,肚子渐渐地大了起来,于是回家之后问妈妈:“为什么阿姨的肚子那么鼓呢?”

  “因为阿姨快要生小宝宝了,所有女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叫做子宫。在你出生以前,你就在妈妈的子宫里生长,那时候妈妈的肚子也像阿姨的一样大啊。”

  “那为什么结了婚以后才会生宝宝?”博博继续问道。

  如果我结婚,也会生小宝宝吗?

  我要生五个小宝宝,所以要结五次婚才可以吗?

  生孩子为什么要两个人呢?

  有的时候,孩子的认知力有限,并不容易接受父母所作出的一些“科学型”的回答。因此,不妨以动物或者童话中的人物来描述,孩子会比较容易了解。例如,可以拿孩子喜欢的小动物小猫来向孩子说明。“猫爸爸和猫妈妈也会生下猫宝宝。”

  也许孩子还会问道“为什么一定要两个人(猫猫)呢?”这时,只需要坦率地回答:“只要两个人(猫猫)在一起,(猫)妈妈的肚子才会变大,才会生出小宝宝来。”

  当孩子问道“我想要生五个小宝宝,要结五次婚才可以吗?”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并不是在问有关结婚的问题,因此,父母可以明确地告诉她:“只需要结一次婚就可以了。”只要这样回答就足够了。

  “如果我结婚,也会生娃娃吗?”

  “这就不知道了,要看神喜不喜欢了!只有聪明乖巧的人,神才会送给她娃娃。”

  “那么,如果我乖巧,就会有娃娃了。”

  “是呀!你要好好地念书,当个乖小孩。神会说‘可以给她孩子’,然后会送给你娃娃的。”

  这样的回答似乎具有欺骗性。其实,最好是给孩子一个较自然、充满梦想和希望的答复,而并不是告诉小孩“要做个乖小孩,才会送给你娃娃”。其实,可以告诉她:“等到你长大了,嫁了人就可以生娃娃了。”这样的答案很简单,但也很充分、有效。

  “因为爸爸、妈妈很想要个可爱的娃娃,于是神就把娃娃放在妈妈的肚子里。然后,妈妈就生下了娃娃。”

  这样的回答也不是科学的回答方式。生育本来是父母很自豪的一件事,但是因为有些父母害怕尴尬,因此在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常常借用“神”的力量,这样孩子仍然会琢磨:“神”是干什么的,跟自己到底有什么关系。

  “爸爸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就会开花,生出娃娃来。”

  这一回答跟前面讲生命起源问题的回答比较类似,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的。

  “必须要像妈妈一样,长大成人以后,和爸爸一样的人结婚之后,才可以生娃娃。”

  这样回答,一方面给了孩子一个肯定的答复,孩子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父母也告诉了孩子,生孩子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长大结婚以后才能生小宝宝。

  由于天然的好奇心,绝大部分发育正常的孩子在3岁左右就开始提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进而在四五岁时达到巅峰。他们提问不是要探讨两性关系,只是好奇。对于两三岁的小孩子来说,“我是从哪里来的”、“小鸟为什么会飞”、“小狗为什么长尾巴”似乎是同样性质的问题。所以,我们不需要过分紧张和严肃。

  通常情况下,一涉及性问题,中国的父母们总是以一种陈旧的思维方式来对付孩子,尤其是对2~5岁的儿童。每当孩子提出婴儿是从哪里来的这类问题时,家长们通常会以寓言、神话、瞎编的故事,凭空给孩子讲些不着边际的“道理”。其实这样只能让孩子的疑问越积越深,也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对父母回答的信任,继而寻求来自其他途径的答案。父母们必须认识到,如果自己不与孩子谈性知识,总会有人与他们谈及的。一般情况下,年龄稍大些的孩子会把自己听来的一些近似荒谬的性故事讲给他们听。与其让其他孩子灌输不健康的性故事,还不如家长自己给孩子亲自传授一些浅显易懂的性知识。

  父母是孩子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他们应当是有关性知识的教育者或传播者。其实,孩子的问题并非是洪水猛兽,父母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回答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五六岁以前的孩子对于婴儿怎么进入妈妈的肚子或许没有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那般好奇,因此有关性交的解释可以尽量简短。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性交包括怜爱和关怀的概念,并不只是传宗接代而已。不过孩子对这些解释的兴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浓厚,就像一个8岁孩子告诉一位儿童心理医生的那样:“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想人们怎么有小孩的,因为我有好多其他的事要做啊!”

  孩子的问题是可以预先想象得到的,所以许多有经验的父母事先会对一些最可预知的问题做公式化的准备,这的确相当管用。我也相信只要有准备,就不至于不知所措。回答孩子的性提问应该讲究一些原则与技巧。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热门产品

历史上的今天:03月29日

热门专题

易捷尔高职单招|易捷尔高职单招,易捷尔高职单招培训,单招分数线,单招录取分数线,高职单招学校分数线
易捷尔高职单招
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开放大学报名,安徽开放大学报考,安徽开放大学,什么是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开放大学学历,安徽开放大学学费,安徽开放大学报名条件,安徽开放大学报名时间,安徽开放大学学历,安徽开放大学专业
安徽开放大学
昆明综合高中|昆明综合高中
昆明综合高中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巨榕教育集团,巨榕教育
云南巨榕教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高职单招|云南单招,云南单招网,云南高职单招网,云南高职单招,云南单招学校,云南单招培训
云南高职单招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建设,英文网站制作,英文网站设计,美国主机空间,外贸建站平台,多语言网站制作
外贸网站建设
易捷尔单招|易捷尔单招,易捷尔单招培训,易捷尔单招报名,易捷尔单招考试,易捷尔单招培训学校,易捷尔单招分数
易捷尔单招
综合高中|云南综合高中,昆明综合高中,综合高中能考本一吗,综合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区别,综合高中是什么意思,综合高中能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吗,综合高中可以考哪些大学,综合高中的学籍是什么
综合高中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